第524章 新试点-《重生之大建筑师》


    第(2/3)页

    大家伙儿都知道如今园林景观走的确实快一些,但是心里难免还是有些羡慕,不过林楼的事务所工作氛围好,倒也没谁嫉妒。

    而且事务所这么好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也取得了飞快地进步,之前徐家平和冯少平不是也拿下了亚运场馆的设计么,所以大家羡慕之后就开始恭喜他们。

    安静下来之后,林楼就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考虑究竟该做什么样的发言了,他知道,这次的会议其实不只是学术上的,还会对未来国内建筑领域的相关政策和趋势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好也有坏。

    好处是会进一步放松对建筑师的约束,让建筑设计进入更市场化的竞争,许多先进的新理论也会被国内建筑师所接受等等。

    坏的一面同样有很多,这也是变革时期难免会遇到的事情,最典型的就是大屋顶的泛滥,日后甚至还会出现强制性的行政命令,要求北京新建的大型建筑必须要有大屋顶,这就让建筑师们叫苦不迭了。

    大屋顶不是不好,到也要看用在什么地方合适,这一时期可是不管建筑适不适合大屋顶设计都必须给加上,结果弄出来一大堆让人无力吐槽的建筑来。

    这股子风气持续了多年才被压下去,等结束之后,新建筑不要求大屋顶了,关院士反倒在北大图书馆新馆设计中采取了大屋顶的方案,受到了建筑界的一致好评。

    究其原因,北大图书馆位于燕园中心区,周围都是大屋顶的传统式建筑,原有图书馆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实用主义的方盒子、平屋顶,在燕园的整体环境中突兀矗立。

    图书馆扩建的地段是整个区域的核心位置、轴线对景处,在关院士看来,新建筑应对整体环境起到统领作用,采用大屋顶形式是理所当然的,不为别的,只因为这个地点需要这样一座统领全局的建筑。

    关于大屋顶,在建筑界也是来回折腾了好几次,有时候的一拥而上,有时候又是一棍子打死,有时候又再次卷土重来;在林楼看来,这些都不可取,像关院士那样从实际出发、从周围的环境来判断适不适合使用大屋顶的设计才是最合适的方法。

    这一现象的历史颇为复杂,既有当年西方建筑师在中国的尝试,也有苏联建筑师民族化的影响,还有一些行政方面的影响,建筑师们有时候为之狂喜,有时候又为之痛苦不堪。

    而眼下,就是建筑师们即将痛苦的开始,林楼当年求学的时候,可是听经历过这场风波的老师吐槽过无数次,对此记忆颇深,现在既然赶上了,自然是要做点什么的。

    追求大屋顶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夺回古都风貌”的行政命令,但是在林楼还有许多建筑师看来,想要保护北京老城区,办法多得是,一律给房子盖上大屋顶,显然是最不可取的。

    要在提升北京居民居住质量的同时保留老城区原貌,菊儿胡同方案肯定比大屋顶更好;要在新建筑中体现传统建筑文化精髓,林楼在香山饭店、北京亚运会主体育馆项目中的尝试都值得借鉴,这些都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林楼便把这次会议的发言主题确定为这个方向,他之前在巴黎、在东京搜集了大量老城区保护的资料,再结合自己的经历,绝对可以写出一篇大文章来!

    只是如此以来,未免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从而将自己陷入纷争之中,不过话又说回来,想要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大牛,总少不了类似的事情,他如果想成为吴委员那样在业界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建筑师,就少不了类似的考验。

    温室里可开不出灿烂的花朵,只有经历风水雨打,才能见到彩虹,此次面对的反对固然强大,但最终的结果已经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