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君臣交心-《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3/3)页

    郭威虎目微闪:「你当真如此肯定?」

    朱秀双手交叠拜伏,以额头相触:「官家亲手缔造大周江山,一定希望社稷永固皇权绵延!

    官家重整河山的宏愿,只有柴君侯能替官家达成!

    官家乃有道明君,天下臣民相信,官家一定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车厢里安静了片刻,头顶响起郭威轻笑声:「你小子也用不着给朕戴大帽子,朕的才能德行自己心里清楚,在历代开国帝王里,不算最上等,也不算最末等,堪堪合格罢了。」

    ….

    朱秀直起腰杆,正色道:「自大唐分崩离析,乱世四十余年以来,官家绝对是最称职的皇帝!」

    郭威揪着髯须,莞尔道:「比之秦皇汉武又如何?」

    「这个....」朱秀语塞,心里忍不住吐槽,刚才还说自己什么水平心里有数,转过头就要跟历史长河里最璀璨的几位帝王比....

    吐槽归吐槽,朱秀反应很快,认真道:「功业伟绩也只在毫厘之间!」

    郭威指着他一通大笑,「岂不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朱秀从容笑道:「九州离乱四十余年来,万万人化作焦土,天下生灵十不存一,官家能以一己之力,在这段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已是幸甚至哉!

    将来不论史书如何记载,官家都是这段历史里最重要、最耀眼的一环!

    只要大周国祚绵延,官家英明将会流传万代!世人皆享官家余荫,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郭威长长叹息一声,喃喃道:「说的不错,朕历经无数次战乱,能活到今日,何其幸运?朕一手开创大周基业,已是青史留名,不该再强求太多....

    身后事,就留待后辈人去做吧....」

    一声叹息,英雄迟暮,心中最后一丝执念也化作烟云。

    君臣重新相对而坐,郭威笑道:「没想到和你小子叙谈一番,朕心里许多郁结忧愁得以化解。

    这些问题,朕和魏仁浦谈过,总觉得那臭酸儒还没有你小子看得通透,说不上两句话就红眼睛悲悲切切,搞得朕心里也不是滋味。」

    朱秀笑了笑,魏仁浦和郭威那是布衣之交,二人情义深厚,有些事情魏仁浦难免掺杂私人情感。

    而且魏仁浦是今世人,看待问题有时代局限性。

    他不一样,他有来自后世的灵魂

    ,这五代乱世四十多年的历史,原本在他眼里就是一段段毫无情感的文字记录而已。

    作为一名本质上还是军阀出身的皇帝,且生长在乱世,郭威能有一份谋划天下的长远目光已经相当不错了。

    朱秀最敬佩他的,是他真正认识到百姓疾苦,且愿意用实际行动去为百姓减轻负担。

    大周息兵三年,养民三年,对北方辽国三翻四次的袭扰试探甘愿忍气吞声,对太原刘崇竖起北汉旗号一再叫嚣挑衅不予理会。

    哪怕如今唐军深陷湖南泥淖,淮南防线空虚,看似江淮有机可趁,可郭威还是不为所动,不许片帆兵甲踏入淮河。

    他让满目疮痍的北方河山得享太平,让数百万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喘息。

    朱秀知道这份难得的太平无法延续太久,但在这乱世还未结束的时代,军阀出身的帝王能拥有这样一份仁慈之心,已经是天下百姓莫大的幸运。

    历史上,没有郭威三年休养,改革内政,也就没有之后大周显德年间,大周王师四面出击,连战连捷,向西勇搓孟蜀和吐蕃,收复旧土,向南连克十四州,拓土千里等等一系列辉煌战绩!

    赵家兄弟明明接盘了一把好牌,却没有打出应有的成绩。

    这才是朱秀心里最介怀之处,每每念及此,就觉得心中那个郁闷啊~~~

    郭威大手突然摁住朱秀肩头,语重心长地道:「大郎性子刚烈,有些时候对己、对人都太过严苛,往后你要多劝劝他,治大国,若烹小鲜,为君者最忌功欲过盛,贪求一世虚名,那样会给天下百姓带来沉重负担!」

    「微臣谨记官家教诲!」

    「还有李重进,你说朕该用什么办法,让他知道为君者并非如他所想一般容易?让他知难而退?」

    朱秀稍作思考,笑道:「这好办,官家不妨让他到开封府历练一段时间,受了挫折,就能认清自己。」

    郭威愣了愣,仰头大笑起来。

    朱秀也跟着笑,心里默默为李重进祈祷...。

    贼秃秃

    /107/107535/29101573.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