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除此外,还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发生。” “第一,君王早崩,储君年幼。” “第二,无子。” 季伯鹰的这两句话出口,就差直接点朱瞻基和朱厚照的名字了。 当然,景泰帝朱祁钰也在很认真听,因为他也没儿子了。 不过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季伯鹰已经为他择定了接班人,那就是侄子朱见深。 对于这一点,他反正儿子都死光了,并无太大意见。 “在解答之前,你们要记住一点。” “君权的平稳传承,让大明这艘船平稳行驶下去,才是最终的关键目的。” “故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定要做出一些退让和牺牲,甚至是你们自己的社稷。” 季伯鹰扫过众人,尤其是看向朱瞻基和朱厚照。 “你们首先要考虑大明,再考虑自身。” “这一点,很难做到。” “我素来是不提倡定祖制,但是在这件事上,必须以祖制而定。” 季伯鹰目光定在老朱身上。 “以祖制而定:为储君者,必须年满十四,不满十四者,不可继承君位。” “且储君正位东宫之后,必须监国一年。” 古制:皇帝年满十四,即可亲政。 虽然不排除十一二岁,甚至八九岁就拥有超人智慧的神童帝王。 但那毕竟是少数特例,以年龄作为界限,再加上确保储君得到监国的实习机会,这样就能够最大保证储君未来登基后独立行使君权的能力,最大程度保障帝国君权的交接顺利,最大程度保证帝国的稳定运转。 音落,鸦雀无声。 因为这一道制度,对于这帮天子储君来说,实在是太闻所未闻。 自古以来,继承的第一优先级是血脉,就没有用年龄来限制储君继位的规矩。 “咱赞成!” 老朱思索片刻,一拍板。 “兄长说的在理,但凡是幼主继位,必起纷争,甚至是直接导致亡国!” “既然是这样,不如就直接斩断幼主继位的这条路。” 反正在老朱看来,都是姓朱的当皇帝,都是自己的子孙。 而且老朱这话也并不是随口瞎诌,自从领兵之后,老朱就开始读书了,尤其是各朝各代的史书。 历史上因幼主继位,君权丧失而导致亡国的例子比比皆是,东汉、北周、后周等,老赵老杨这类人就是这样发家的,毕竟孤儿寡母最受欺凌。 “我也赞成。” 老朱棣和朱老四也是连声开口。 洪熙帝点了点头:“仙师所言甚妙,如此一来,储君不论是年龄还是政事处理经验都有了,也就不存在什么托孤了。” 宣德帝沉默了片刻,接着抬起头。 “为国家计,我同意。” 其他天子储君也都是纷纷点头, 季伯鹰扫过这帮天子储君,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多言。 这条祖制说起来不难,但是真要落实操作起来,尤其是一代代传承下去,还是有难度,毕竟权力之花迷人眼,乱人心。 “第二个问题。” “谁来告诉我,从第二段幻境中,看出了什么。” 一言出。 阿标立马开了口。 上一个问题因为小朱四被点名,自己错过了成为显眼包的机会,他已经心有不甘,决不能错过这第二个问题。 “兵权!” 简短的两个字,直指核心。 汉献帝刘协之所以狼狈至此,就是手中无兵。 大明天子当然不至于此。 季伯鹰之所以给这些天子储君看汉献帝的极端例子,就是要再次强调兵权的重要性,自北平保卫战之后,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便是失衡了。 “答得很好。” “你们要确保五军都督府的地位,确保武将在朝中地位,让武将成为制约文官集团的一股力量,而不是随着勋贵没落而沦为任由文臣摆设的道具。” 在明中后期,庙堂之上的权臣要搞死一个武将,简直不要太容易。 哪怕是戚继光这种官至左都督的正一品武将,在失去张居正这棵大树之后,说搞你就搞你,只要言官一封弹劾就行。 言罢,季伯鹰没有详解。 这一条,说到这里就足够了,因为每一朝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不同时空的现实情况去具体制定执行。 “关于兵权制衡这一条,作为家庭作业,制定好方案后交上来。”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段幻境。” “注意了,这一段幻境将告诉你们,将群臣控于掌心的终极秘密。” 话音落定。 老朱、阿标、老朱棣、宣德洪熙景泰正德,以及一帮子储君,都是眉头皱起,眼中有着认真凝色,皆是深吸一口气。 刹那,周遭一切都变了。 醉仙楼主堂消失了,转而出现的一间很是寻常的屋子。 老朱和阿标以及小朱四还有建文朱老四和建文大胖可能不认识,但是老朱棣以及其他天子储君,都是很熟悉,因为他们常来。 “这里是…紫禁城的内阁班房。 内阁班房。 属于内阁首辅的班位之上,只见一位面容白净,长着一把美髯须的中年帅哥,手中笔毫挥墨,正在奋笔疾书。 “都过来,仔细看他在写什么。” 随着季伯鹰话音落下,众人都是快步走上。 这帮天子储君环绕着围成一个圈,一个个双手背在身后,俯身望着下笔如有神的男子。 张居正:你们这样礼貌吗?! ———————————— ps:今日万字更新奉上。 重新确定下更新时间,以免兄弟们白等。 明天开始,凌晨0点,傍晚5点,分两次更新。 当然,还有一个方案,那就是每天凌晨0点一次性更一个万字大章,就是不知道兄弟喜欢哪一种。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