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新功能!英灵召唤!张璁:老子回来了!(5.2k求月票!)-《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第(2/3)页

    「是」「否」

    ‘强制补丁后再更新?’

    季伯鹰带着想砸键盘的心情,心念一动,确认了「是」。

    又是同样的过程,银色代码再一次飞速流转,比起刚才的补丁更新,更新包时间翻了个倍,约莫五分钟才终于完成。

    暗自深吸一口气,季伯鹰快速将补丁内容和更新内容了然于心。

    ‘什么破玩意。’

    这次补丁包中的主要内容:时空命名者一旦死亡,将关闭对应时空入口。

    比如天顺时空,尽管黑化朱祁镇已经下了台,但是天顺时空依旧是以他的第二个年号命名,所以黑化朱祁镇绝对不能嘎了,一旦嘎了,这个时空的入口就会关闭。

    其实天顺倒还好,问题最大的是洪熙时空,先前已经加速了半年时间,如果不加干预,这洪熙大胖的命就剩三四个月。

    而更新包的主要内容:英灵召唤功能。

    ‘英灵召唤。’

    ‘花里胡哨。’

    季伯鹰琢磨片刻,大致明白了这英灵召唤是什么意思,就是可以召唤当前时空当前年号内已经亡故之人,让其具现于当前时空,继续打工。

    也就是说,召唤条件是这个人是死于当前一朝,比如某个人死在嘉靖朝,那在嘉靖时空可以具现这个人,在其他时空不行。

    ‘这狗系统,死人还要压榨。’

    不过对于季伯鹰来说,这倒是个利好的功能,比如他就一直很可惜不能得见洪武常十万之风采。

    想罢之后,季伯鹰看向嘉靖。

    “你的内阁,需要改组。”

    季伯鹰没有多言,直奔重点。

    在季伯鹰看来,不论是夏言还是严嵩,亦或是后来者徐阶,单论治政能力,除却严嵩这个只知道拉着儿子搞钱的废物之外,夏言和徐阶都确实可以算得上是前列。

    但,这里是嘉靖一朝。

    这个时间节点,领班朝政的内阁首辅,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治政能力,需要的是能够积进革旧去弊的魄力。

    夏言徐阶之流都属于执政保守派,从历史角度来论,这两人在首辅任间的所有政策方针,核心都是维持着大明王朝不翻船,维持着固有阶级的利益。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属于他们自己的利益。

    夏言就且不说了。

    纵是一手提拔张居正,后世赞誉的徐阶徐首辅,其名下被海青天硬怼的二十四万顷良田,那都是有着明文记载。

    试问,连当朝内阁首辅都明目张胆的带头搞土地兼并,国政岂能走回正途。

    “师尊,弟子也想改,但着实是无人可用。”

    嘉靖眉头紧皱了起来,神色间露出一丝无奈。

    他虽然是一心修仙,但在这之前,嘉靖也想过要强国富民,也想要一扫弊政。

    毕竟他不是万历,他就算不上朝,但至死都从未对朝政放松过,和万历那种彻底摆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

    只是随着一个人的死去,再加上壬寅之变的发生,让嘉靖彻底放弃了改革一途。

    那个人,就是张璁。

    并且嘉靖意识到,如果自己还是继续大搞特搞,很可能会引起比寝宫着火、壬寅之变等更离谱更危险更不顾一切的谋杀。

    自己现在已经躲进深宫了,还能再往哪里躲。

    “人,我给伱。”

    季伯鹰话音方落。

    在嘉靖的身前,有着一道老迈白胡子老头,从虚无之中凝聚出现。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张璁。

    在某些书里,这位张居正一生崇拜的偶像,伟大的改革家,竟是被写成了一个狭隘小人,当真是从里到外黑的体无完肤,着实是看的令人忍不住想撕书。

    张璁是明朝出了名的大器晚成,四十七岁中进士,以大仪礼起家。

    大仪礼这件事,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名分的问题,但究其本质,实际上是皇权和文臣集团的极致博弈。

    谁赢了,谁就拥有了话语权,谁就将掌握下一步的主动权。

    张璁支持大仪礼。

    于他而言,大议礼本质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上位的机会,是施展抱负的机会。

    而张璁在位首辅的七年,三起三落之间,对嘉靖朝的弊政进行了极其彻底的改革。

    第一,清理勋戚庄田;第二,罢撤镇守太监;第三,严打贪赃枉法;第四,严肃监察制度;第五,严分厂卫与三法司职权;第六,改革科举弊端;第七,改正孔子称号和典祀;第八,整顿军队团营;第九,重用能臣干吏,解决边疆危机;第十,丈量土地,简化赋役制度。

    十项变革再加上之前的大礼议,涉及到大明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官员选拔制度、赋税制度、国家监察制度、政府组织制度、国家防务制度等等。

    这一次的变革,可以说是明太祖开国以来一次最为彻底、最为立体、最为全面的制度变更。

    其中的任何一件,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都是革旧除弊之策,都是杨廷和、夏言、徐阶这等人不敢想也不敢干的事。

    因为这种洗牌式的制度变更,必然要将帝国内所有的利益集团得罪了一个遍,整个大明的权贵集团都会想方设法的把张璁搞死,甚至在后世也难以留下清名。

    清理藩王勋戚和太监的庄田,相当于让权贵把吃进肚子里的又吐了出来。

    太监们失去了镇守地方的大权,地方行政体系重新恢复到了正常状态,百年来的积弊一扫而空,太监们的权益更是损失巨大。

    严打贪腐、完善监察,文官团体经过整肃,在严格的制度约束下,再也不能那般明目张胆的收取贿赂,工作效率大幅上涨,这对已经习惯了摆烂和乱权贪污的官员来说,当然是极为痛苦。

    更令文官集团难受的是张璁对科举的改革,‘三途并进’之法的实施下,进士出身官员的地位相比以前有所下降,而举人、岁贡也成为一种出路,大大拓宽了低级士人的出路,海青天就是在这一用人路线的影响下出仕的。

    在张璁的一通大棒变革之下,整个嘉靖朝的风气迅速好转。

    尤其是国家监察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变革之后,风气由之前的浮躁奢靡迅速变得知耻敦厚。

    如果能够持续下去,贯彻整个嘉靖一朝,那嘉靖中兴势在必行,绝不是弘治那般只留存于史书上的中兴,而是实打实的重现大明辉煌。

    只可惜,随着张璁病逝,夏言这等保守派上台之后,这一切都随之东流。

    张璁治政的风格类似于前秦王猛,敢想敢干,只争朝夕,谁要是阻止他的新政,那就是佛挡杀佛,神挡杀神。

    也只有这种人,才能够在一艘船开入歧途之际,硬生生将船头给扳回正途。

    如杨廷和、夏言、徐阶这些人,他们所做的只是维持这艘船在歧途上不翻船,但误入歧途越深,积弊越深,后世越来越难以回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