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错,不愧是我朱家好儿郎,有咱的几分风范!” 老朱原本黑着的脸,听到朱见深的战绩之后,此时终于是露出了一丝笑意。 “太祖谬赞,见深不过是尽一个朱家人的本分。” 朱见深不卑不亢,朝着老朱深深鞠了一躬。 就连老朱棣和朱老四都是朝朱见深投去友善的笑意,洪熙朱瞻基和宣德帝以及永乐大小朱,无不是眼中透着赞赏,同时还有几分艳羡。 毕竟在朱高炽和朱瞻基在位时,都没有什么武功值得一提。 纵观整个大明,在武功上能够盖过朱见深的,恐怕只有朱棣和朱元璋了,妥妥毫无争议的第三。 “来,我们继续看下一段幻境。” 季伯鹰话音落。 老朱等人都是聚精会神,注视着周遭景致的变化。 清晨微光,晨曦透过云层而落,有着一条条河流纵横交错,庄稼作物及目边野。 诗词中所言的沃野千里,说的便是当下之景。 “这里是?” 老朱眉头微皱着,他虽然巡视过国内很多地方,但是像这般肥沃的土地,还是极为少见。 “是鞑子!” 老朱棣眼神一冷。 此时有着一队骑兵,正疾驰在这河流之畔,身上所传的毛皮盔甲,正是鞑靼标配。 “这里是河套平原。” 季伯鹰淡淡开口。 此话一出,众人都是神色一怔。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我已经拿下了河套,并在河套留下了足以震慑蒙古的兵力!” 成化帝朱见深一愣之后,连声说道。 “弘治撤走了。” “边军废弛了。” “所以,河套丢了。” 季伯鹰平静的望了眼朱见深。 “弘治五年,朱祐樘采取叶淇的提议,废除开中法,改为纳银开中。” “自此,边备废弛。” 所谓开中法,就是盐商将粮食运到边关,然后再从边关回到户部领取盐引,这才可以售卖盐物,如此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边军的粮食供给。 而纳银开中,则是直接断了边关送粮这一条,盐商直接把银子交给户部,然后由户部发放盐引。 这样的做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充盈国库。 当然,也方便了有权的官老爷们从中捞银子。 从历史的验证来说,废除开中法是一个极为短视的方案。 纳银开中为明朝短期带来了百万两盈余,但使得原本处于良性循环的内地——边镇经济循环体系遭到严重破坏,使边镇失去造血功能,并进而造成军费暴涨,成为明朝财政上的极大负担。 史载,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财政就被不断攀升的边镇军费所迅速吞没,而依靠国家持续投入军费维持的边镇,也成了明朝衰落的根源之一。 朱祐樘当年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不得而知,他为什么要批准这个提案,也不得而知。 反正能够查到,并且确切的一点。 那就是提出废开中法的叶淇,这货家族世代都是大盐商,纳银开中之后,叶家的财富至少暴涨了十倍有余。 “另外,自弘治朝始,开始由文臣主政五军都督府,不论是武官任命亦或是卫所土地和军户户籍之权,一并都交给了文臣管理。” “亦是从此处起,全国卫所土地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消失,至于这些土地消失去了哪里,又落到了谁的手上,伱们自己想。” 季伯鹰的声音很平静,阿标却是很激动! “仙师一再曾言要提高军人地位,要让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平衡,经历土木堡之变后的五军都督府本就衰微,现在又让文臣主政五军都督府,如此一来…!” “武将在我大明,将再无地位可言!” 老朱和老朱棣、朱老四,都是眼神越来越冷。 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太平之世时,的确很有必要削弱武将手中之权,但绝对不是直接搞到死。 如若国家突起战事,没有主军之将,谁来扛帅旗?! 紧接着。 周遭景象,幻境又是一变,还不等老朱等人看清楚这方景致如何。 季伯鹰的声音落入他们耳中。 “哈密,也丢了。” 接着,景象又是一变。 “建州女真,于弘治年间重新恢复了元气,再起祸乱。” 当周遭一切景物都重新回到醉仙楼主堂之时。 坐在座位上的朱见深,此时整个人都是懵逼的,眼神呆滞,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 朱见深:麻了,彻底麻了,敢情老子这些年都他娘的白干了! 旁边的朱厚照见状,很是贴心的挪了挪椅子,靠近安慰着。 “皇祖父,不要悲伤,不要难过。” “有孙儿在,河套会有的,哈密也会有的。” “至于建州女真,我会承继您的遗志,将这帮辫子屠个一干二净。” 朱见深下意识看向朱厚照:承继遗志?兄弟,我这不还活的好好的吗? “俺爹其实也想富国强民,就是太相信那帮文臣了。” 朱厚照在朱见深注视下,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嘿嘿笑道。 这会的正统猪头堡也是暗暗得意:哎嘿,这弘治看起来跟我也差不多嘛,我就不信什么狗屁文臣,我信太监! 讲台侧位,坐在太师椅上的老朱,此时看向季伯鹰。 “兄长,咱们出发去弘治朝吧。” 这声音很平淡,但眼神很冷。 “不急,还没讲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