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这一刻,他们幡然醒悟。 仙师与那些老夫子,截然不同! 那帮老夫子教的是让皇帝们怎么去按照他们规定的准则做一个让文臣满意的好皇帝。 而仙师所教的乃是正儿八经的改革强国之道,每一句话都是直指制度的核心! 霎时,一个个都是自然而然坐直了身板,聆听仙师教诲。 “很好。” 季伯鹰明显看的出来,随着他的这句话出口之后,这帮天子储君的眼神都变了。 说明抛出来的这个引子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接下来,就要上干货了。 “现在,让我们来快速回故一下历朝历代对人才的选拔方式。” “先秦之前,世卿世禄。” “秦军功封爵,门客养士。” “汉之察举、征辟,魏晋九品中正之制。” “往后,便是隋唐科举的开启,传唐宋元明,沿袭至今。” 每个人都在很认真的听,生怕错过仙师口中的只言片语。 言语至此,季伯鹰稍微一顿。 “有一点,我要着重说明,你们也要牢记。” “科举制度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所要改的,并非是科举制度,而是制度规定的内容。” “比如,考题的内容范围。” 说到这里的时候,季伯鹰看了眼老朱,老朱心头一个咯噔。 ‘铁定是咱的祖制又来了。’ 老朱心念刚起,季伯鹰的声音便是响起。 “绝不可以用祖制去限定考题。” 洪武开科取士,老朱便是定下祖制,凡是科举之题,必须要从四书五经之中来取。 后世都说八股文禁锢了时代思维,实则不然八股文本质上只是一种考试文体,还做不到禁锢思维这么牛叉,真正禁锢思维的是‘参考课本’。 四书五经已经用了上千年,而每一场科举的题目又不能雷同相似,以至于越往后出题越难越刁钻,甚至还一些出题官还发明了「截搭」这种神奇的操作。 好家伙,高考出题开始拼脑洞了。 这就像你高考的时候,打开试卷一看:请你用解析几何法去理解‘站着别动,我去给你买橘子’中的橘子起到的作用。 “来,我们进入一段幻境。” 季伯鹰话音落,周遭景致顷刻变化。 除了第一次体验的弘治父子之外,其他人则是都已经习惯了。 极目望去,这是一处考场。 大堂中间,考场上三位考官正襟危坐着,左右小厅中还各有一位同考官协同主考,考棚在甬道处依次按照千字文顺序,标出“天字号”、“地字号”等匾额。 考生坐落于两侧整齐排列的号舍,有的埋头疾书,有的对卷沉思。 号舍前,还站立着防止考生舞弊的监考人员。 “这里是…” 老朱打量着四周,眉头微皱。 “父皇,这是贡院。” 阿标在旁小声提醒道。 “咦,这题目出的,甚是奇怪。” 作为老朱家文学素养最高的阿标,目光落在面前号舍,这号舍考生看起来约莫六十好几,正对卷发呆。 卷上其题: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 “我隐约记得,《大学》中是有一句‘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可是这后半句明明写的是周文王,应该是出自于诗经。” 旁侧读书少的小朱四一愣,看向阿标。 “大哥,周文王和鸟有什么关系?” 其他天子储君也都是从各自座位起身,惊奇的围在一个个号舍面前观看。 哪怕是朱厚照,幼年时也在强迫下读了许多四书五经,自然是看得懂这题目的扯淡。 无不是皱起了眉头。 “科举更改条例之首。” 季伯鹰淡淡开口,霎时众人都是看向季伯鹰,屏气凝听。 “科举考题范围要实时更新,决不能局限于古板之间。” “一味的应试教育,只会磨灭帝国的生命力。” 此言一出周遭幻境散去,众人亦是纷纷回到各自座位。 “注意,接下来我要说的,你们可能会一时无法接受。” “先听,先记,然后再问。” 季伯鹰坐回讲台中心的太师椅,惜玉适时递上一杯凉茶。 接过,一饮而尽。 将茶杯递回给惜玉的同时,季伯鹰看了眼坐在「丁二」位置的洪熙朱瞻基。 “丁二,你记得做好笔记。” 原本竖起耳朵,笔直坐着的洪熙朱瞻基身子猛的一抖,连忙是拿起案上搁着的毛笔。 “是,仙师,我一定做好笔记,回去交予父皇。” “嗯。” 季伯鹰点了点头。随后又站了起来。 第(2/3)页